“人工智能+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周口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 2025-03-21 15:08:2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科技革命机遇,广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村治理、促进农民增收插上了现代科技的翅膀

智能装备重构农耕图景。一方面,充分利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推进无人机、精量播种机等智能农机农机辅助驾驶终端的购置应用,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快速变革。西华县智慧农机合作社采用“数字农机+云端管理”模式,其内的无人驾驶播种机依据北斗导航规划最优路径,变量施肥系统根据处方图精准调控用量,使化肥利用率提升至65%,每亩节本增效超300元。另一方面,推进农机指挥调度平台完善和应用,组织农机合作社、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等组织将农机信息上传平台,目前已经上传9643台(套)。西华县“智慧农机”APP整合全县农机资源,农户可像呼叫网约车一样预约农机服务,农机利用率提升40%

数据要素重塑农业生态。强化现代数字技术在种植业、养殖业、生物育种等方面的推广应用,通过对农业生产全周期的实时监测、智能分析、精准调控,实现精准高效管理。种植业方面,全市建成农情监测站点200多个,结合卫星遥感、地面传感器的数据,形成覆盖全市耕地的数字地图;建成165个病虫监测点,通过释放特定光源吸引害虫聚集,再通过摄像头捕捉成像,利用人工智能分析害虫类型,帮助农户“对症下药”。商水县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埋设于土壤中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墒情、肥力等数据,每平方公里构建起2000个数据采集点,较传统人工监测效率提升30倍。养殖业方面,太康县建设的智能玻璃温室,利用环境调控系统将番茄产量提高至传统大棚的5倍,打造出“农业车间”的工业化生产样本。牧原农牧养殖周口分公司等78个养殖场采用智能饲喂系统、智能环控系统,实时监测猪舍内温湿度、有害气体、声音等十多项指标,实现集成环境精准调控、生长信息监测、疫病智能诊断防控及精准饲喂等。生物育种方面,通过对数据的精准分析处理,开展性状预测与评估以及过程监测与管理,为育种提供决策支持。河南地神种业、河南华冠种业在种子加工过程中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投料、自动挂袋封口、智能码垛,切实提升了种子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

激活数字基因重建产业链条。充分发挥数字科技在销售、融资等方面的作用,加快推动从田间到餐桌的数字化改造。扶沟县建立的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实现蔬菜从育苗到销售的全程数据上链。项城市建设的预制菜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56家企业和230个合作社,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数字化协同,带动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8%。沈丘县打造的电商助农中心,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对接全国市场,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溢价提升40%。鹿邑县打造的“数字农服”平台,整合金融、保险、物流等要素,农户在线申请贷款平均审批时间从7天缩短至2小时。


责任编辑:周口市农业农村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