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安天下——商水高标准农田麦收一线见闻
来源: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 苑美丽/文 姚珂 段九君/图 时间: 2022-06-06 08:21:17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风吹麦田千重浪,又到一年三夏时。

        6月2日,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高标准农田核心区开镰收割,数台收割机在田间不断穿梭,一片繁忙热闹的景象。记者看到一望无际的麦田里,小麦个个颗粒饱满、紧凑集中,压得麦穗弯了腰,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光芒,像是在向农民和农技人员展示自己丰收的果实。

       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机能耕……2019年以来,商水县投资1.5亿元,打造了5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这里配有水肥一体化机、病虫害监测系统等设施,设立了大数据中心、物联网中心等多种高科技平台,还新修道路26.2公里,开挖铺设砌衬沟渠42.4公里,新打机井268眼并配套植树1.88万棵,新建农桥67座,地埋线134.2公里,地埋管74公里,实现了固定自动喷灌、无人机防病治虫、旱能浇、涝能排的旱涝保收田。科技与农业相结合,农民朋友真正实现“生产解放”,无论人在何处,拿起手机,田里情况一目了然。

        “如果有来生,我还当农民。”看到记者的到来,商水县高标准农田核心区70多岁的种粮大户周群元指着轰轰作响的自动化收割机不由感叹。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了一辈子地的他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够用手机控制自家流转的1000多亩地。“过去散户种植时,小麦亩产有七八百斤,每次遇到干旱就头疼,地里配套设施少,为了给旱地浇水,我夜里睡在井边排队占号,别提多困难。现在好了,点点手机屏幕就能排查干旱地块,出现旱情,水肥一体化机可以自动浇水灌溉,平均一亩地成本才几块钱。”周群元眉头从紧皱到舒展,脸上渐渐露出笑容,在他看来,小麦产量增高了,价格增高了,种地不辛苦了,农民地位也提高了。

从前怕种地,现在爱种地,这是七旬老农民周群元的心声。

        在商水县高标准农田里,同样收获喜悦的还有周口市植保站农业推广研究员张东良。“初步测算,今年全市小麦平均亩穗数达到41.7万穗,穗粒数达到35粒,若千粒重量按44克计算,那么每亩小麦可达到545公斤产量。商水高标准农田依靠科技力量提高土地产出,平均亩产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20%。”张东良说。

        商水高标准农田种植大户邱守先告诉记者,除去地租和成本,今年他每亩地净收入超过1000元。邱守先去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个人”称号,谈起来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为农民提供的便利,他赞不绝口:“高标准农田里,基础设施便利,这里的水肥一体机让我们施肥、浇水变得更加精准,不仅节约了成本,还减少了浪费和污染;病毒害检测防治站的建立,可以精准预防农作物病虫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去年受洪涝灾害影响,我市小麦播种时间推迟,导致今年小麦整体收割时间集中。如何保障粮食安全,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商水县副县长王申表示,商水县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设立农机服务点77个,调配收割机械3000多台,筹措夏粮收获资金6.8亿元,设立收割点200多个等,切实保证夏粮安全入仓。

        小麦能够取得高产,与农业工作者在小麦生产管理方面的辛苦付出也分不开。“在生产要素上,我们既要求稳面积又要求稳产量;在生产目标上,始终坚持既盯稳产,又盯提质;在机制建设上,始终坚持既调动抓粮,又调动种粮;在生产管理上,始终坚持既把握重点,又抓好关键。”周口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华如是说,河南是中国的产粮大省,周口是河南的产粮大市,保障粮食安全重任在肩,看到商水高标准农田的丰收,让周口人更加坚信一句话:中原熟,天下足。

        粮丰农稳,盛世和安。大型收割机在商水高标准农田看不到边际的麦田里来回穿梭。这里的小麦将跟随货车奔向各大面粉加工企业,最后在中国老百姓的饭桌上飘香。


责任编辑:周口市农业农村局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