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周口广大乡村也掀起学习热潮,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三农”工作提出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使商水县种粮大户刘天华备受鼓舞,信心倍增。他结合自身实际,在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等方面不断发挥榜样作用,在希望的田野上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今年,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期间,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天华获得2023年度“全国十佳农民”称号,这是我市农民首次获得这一殊荣,也是今年我省唯一获此荣誉的农民。据了解,农业农村部实施的“全国十佳农民”遴选资助项目,每年遴选十位优秀农民,助力其发挥潜能,进一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刘天华今年52岁,是商水县魏集镇许寨村村民,也是2015年度全国劳动模范、河南省种粮大户、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上世纪90年代,刘天华经历了“下岗潮”,从魏集镇粮食管理所下岗后,他并没有气馁,而是带领本乡镇27户农民创建了“商水县天华种植专业合作社”。他带头创新实施的“土地托管”、“粮食银行”等做法,实现合作社组织低成本发展,推进土地托管服务,使农户的收益不断增加。
刘天华说:“惠农政策有种粮补贴,还有麦种补贴,特别是农机补贴达到30%,就是说农民拿了钱办大事,这样让我们发展很迅速。”
2019年,他带领合作社在11个行政村推进实施了整村土地托管,辐射了4个乡镇26845.5亩土地,不收取贫困户任何土地托管费用。他所探索的“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打破了小农户碎片化生产的局面,实现了“棋盘”式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改善了豫东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短缺的现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刘天华说:“把农民的地组合起来,村民变股民,土地变资产,我们这样融合起来有一个保底收入。下一步我们分红,有村集体分红,有农民分红,这样我们规模就越做越大了。”
近年来,天华合作社紧抓住商水县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历史机遇,在核心示范区建立了合作社第一个3000亩绿色高产示范基地,利用数据化种田,真正做到了“不靠天、不靠地、种地靠科技”。前不久,刘天华在高标准农田新建的日烘干能力500吨的烘干塔和仓容1万吨的智能化恒温国家标准粮仓已经投入使用,这意味着合作社的发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刘天华说 :“建这个粮食烘干中心,保证农民产前产中产后,提升了粮食的品质,特别是应对今年的烂场雨,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利用烘干中心,利用农机社会化服务,边收边烘干边储存,这样达到了少损失多受益。”
为了打破传统种植收益低的僵局,刘天华在“宜机收芝麻“上做大文章。去年试种植的100多亩豫芝ND837获得成功后。今年,刘天华又与河南省芝麻研究中心签订了育种基地,将面积扩大到600亩,实现芝麻机械化收割,并在新竣工的基地建成一条芝麻粒、芝麻花、芝麻叶等农产品加工生产线,提供了60多个岗位。合作社还打造了“聚天华农庄”“天农华业”“刘天华农业”三个品牌商标,研发出芝麻盐、芝麻酱、小磨香油、芝麻花茶等系列产品,通过电商销售,产品供不应求。
刘天华按照“一年一变化,三年大变化,五年一规划”的发展思路,紧跟国家农业政策,在摸索中不断带领合作社发展前行。目前,合作社成员有400多户,固定资产达2400万元;认证了4万亩绿色优质粮食产品种植基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芝麻等。其中土地流转面积达6000多亩;托管土地3.44万亩,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30多个行政村4000多户农户,平均每亩托管收益比一般农户多570.5元。
谈起下一步打算,刘天华说:“我们天华农业将依托国家的好政策,以主题教育为指引,乘借乡村振兴的东风,将我们的农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达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作出我们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