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麦播最难?市农业农村局5组专家破局
来源: 周口市农业农村局 时间: 2025-11-07 09:11:29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土壤湿度还偏涝,得再散两天墒,播种时深度控制在3厘米到4厘米,晚播地块记得每亩播35斤左右!”11月5日上午,在太康县马厂镇李麦村的麦田里,市农业农村局农业专家组组长、研究员杜成喜蹲在田埂上,手把手向种粮大户张民杰演示土壤墒情判断方法。当天,由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的五个小麦生产专家技术指导组同步下沉田间,拉开全市麦播全程技术指导的序幕。


  我市今年夏秋季节先旱后涝,给秋收秋种带来很大困难,连种田“老把式”张民杰都认为今年麦播是“情况最复杂的一年”。全市1100多万亩待播耕地田地土壤类型不一,地势高低不同,排涝条件千差万别,什么样的土地已经晾好可以耕作?什么样的土壤湿度大仍不能耕作?这些问题让许多新农人非常困惑。为全力种足种好管好小麦,打牢明年夏粮生产基础,我市及时组织25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专家成立工作组包县(市、区)深入田间开展一线指导。


图片
专家组深入田间指导工作。


  杜成喜带领的第一组负责太康、鹿邑两县,刚到太康县他就直奔连阴雨过后的低洼地块。“这几天晴好天气是抢播关键期,但土壤含水过量会影响出苗。”他随手抓起一把土揉搓,“你看,土团不散就说明还得晾墒,盲目播种容易烂种。”随行的组员杨学奎、黄增敏则分头行动,有的帮农户调试播种机行距,有的讲解茎基腐病药剂拌种配比,一上午就走遍3个村的8块麦田。11月4日,在鹿邑县马铺镇、任集乡,他们针对当地积水地块多的问题,现场制定“先排涝、后整地、再播种”的三步走方案。


  与此同时,其他四组也在各自分包区域忙碌。郸城县田间,第二组组长郭振华结合当地“五良”融合方案,向农户发放技术明白纸,指导落实“四补一促”措施;淮阳区播种现场,第三组专家李志蹲在刚播完的麦田里,用尺子测量播种深度,确保符合“四适”标准;扶沟县田间地头,第四组贾廷伟团队重点指导秸秆科学还田,避免土壤肥力流失;西华县地块旁,第五组张光秀一行则重点检查小麦良种储备,叮嘱经销商做好种子包衣服务。


  据悉,此次技术指导将持续至明年小麦收获,专家组不仅要全程指导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控,还将建立“专家联系种粮大户”制度,每组组长至少对接5名大户,指导组成员每人至少联系3名种粮大户。“眼下正是麦播关键期,我们多跑一公里,农户就能少受点损失。”杜成喜擦了擦额头的汗,又赶往下一块麦田。


  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1月5日17时,全市已整地面积769.6万亩,其中播种面积483.9万亩,占计划播种面积的43.8%。


责任编辑:周口市农业农村局管理员